当前位置:聪少自媒体网 > 豆瓣 > 正文

豆瓣平台的运营机制是什么 豆瓣网运营模式分析解析.ppt 30页

2020-11-02 豆瓣 聪少自媒体

杨勃 网名:阿北 兴趣:喜欢读书与旅游。 简历: 清华大学毕业,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2000年前在美国IBM公司任顾问科学家,回国后曾于快步易捷公司任CTO。 2005年3月,创建豆瓣网。 * 与大多数网站不同的是,豆瓣网的内容都是用户生产的,可以说是典型的Web2.0的应用,也是一种新的社区。 目前,豆瓣网有书、电影、音乐这几个类别的接近100万条的目录。每个注册用户看到任何一本书、一个电影都可以点“我看过”、“我想过”、“我听过”、“我正在听”等,用户只需要用鼠标点击而不是键盘输入就可拥有一个自己的“书单”。 * 根据用户看过的东西,豆瓣网马上会推荐一些他最可能感兴趣的东西,用户也可以很快发现自己还没有听说好的东西,而且可以由此购买自己感兴趣的书或下载感兴趣的CD。 * 在豆瓣网,用户和用户之间有很多互动的可能。例如,用户只要在豆瓣网有超过8本书或者电影这样的清单,网站便会自动推荐和他口味最像的人,并且可以了解到那些人最近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由此,用户也会在豆瓣网拥有一个叫“臭味相投”圈子,用户可以了解圈子中发生的任何事情。 * 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豆瓣也推出针对博客的服务帮助每一位用户在纷繁复杂、日益膨胀的博客内容中,快速、有效的发掘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信息。后来又发展为“豆瓣九点”,它以“物以类取、人以群分”为出发点,进行分类博客文章的聚合展示。与较为流行的基于内容的博客聚合不同。 * “豆瓣九点”的内容分类是基于人的兴趣与选择。豆瓣将每一类内容称为“套”。每个“套”的内容的形成是由具有相同兴趣的特定人群的选择来决定的,它不一定局限于某个主题,因为一个人群的兴趣的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在这一类中展现出来。 豆瓣 “二套”,更多的是对传媒、新闻等感兴趣的人群; “三套”人群更多关注美食、设计、生活等,而 “四套”刚更多关注IT界。 * 1特定用途的检索(书、电影、音乐,还有本站内的用户)、 2购买渠道推荐(“在哪里买”)、 3特定商品的比价(“一网打尽10多家网店”)、 4资料的存储和共享(“我的豆瓣”和“别人眼里我的主页”)、 5站内线上交互(“小组讨论”和“豆邮”)、 SN(“友邻”和“同城”)、 6“二手交换”, 7还有“豆瓣推荐”(“猜你会喜欢”和“豆瓣认为和你口味最像”)。 * 在豆瓣网,用户和用户之间有很多互动的可能。例如,用户只要在豆瓣网有超过8本书或者电影这样的清单,网站便会自动推荐和他口味最像的人,并且可以了解到那些人最近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由此,用户也会在豆瓣网拥有一个叫“臭味相投”圈子,用户可以了解圈子中发生的任何事情。 * .创新性的用户主导的内容生产系统 豆瓣是一个完全由用户来生产内容的网站,因此它具有典型的社区性质。但是,这个社区的形成机制与过去的论坛式的社区是不同的。 与传统网站由编辑来决定逻辑结构的内容网络不同的是,网民在豆瓣所感受到的内容网络更多的是由他们自己的兴趣来决定的。使网民处于主动地位。 * .编织内容网络的同时形成复杂的人际网络 从结构上来说,豆瓣的社区是一种网状的结构,用户不是被圈定在某一个论坛或小组里,而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多线索地编织起自己的人际网络 对于每一个成员来说,豆瓣的社区提供了一种以“兴趣爱好”为纽带扩展人际关系的可能。这种关系的形成无需刻意,它更多地是伴随着内容关系的形成而自然形成的。 * 豆瓣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扩展链 对于信息时代的人来说,知识的自我更新与扩展越来越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与通过专业型网站或搜索引擎进行的知识学习不同,豆瓣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扩展链。它既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但是,又使知识的扩展不是过分封闭在某一个领域内,因为这种扩展不是以专业分类为基础的,而是以“人”为基础的。 即使是有相同兴趣的几个人,他们读过的书单也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为别人的知识扩展提供了新的线索,并具有更多的发散可能。因此,先“求同”再“求异”,成为豆瓣成员知识扩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 豆瓣为网民的自我形象塑造提供了另一个舞台 与传统网络社区以及博客等不同的是,豆瓣更多是通过某个成员所列出的清单和评论等,来展现一个人的知识、修养与思想,它实际也成为了人们塑造自我形象的一种手段。 * 5.豆瓣提供了一种社会化的文化消费环境 网络为文化的消费提供了一种社会化的环境,这种社会环境虽然不一定出现在某个具体的消费活动的当时(例如看电影或读书的具体过程),但是它却会对消费产生重要的影响,包括消费对象的选择、消费的方式以及效果等。 * 与网上零售商进行分成:豆瓣页面目前已经有十几家网站的“比价”,每次有用户通过豆瓣网上的链接进入当当、卓越这样的大型网上商城购物,双方就会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