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聪少自媒体网 > 今日头条 > 正文

为什么你的头条号文章推荐量少?注意这几点,你也能出爆文!

2022-03-24 今日头条 聪少自媒体

以往知乎模式的copy者之所以没有成功者,是因为人们不再需要第二个知乎。头条、腾讯新闻等新闻客户端把问答模式拿来,从而成为激发用户参与(相比于低活跃度的新闻评论区,“你怎看”这种调查类问题的参与度显然更高),提高用户粘性与使用时长(单篇新闻一扫而过,一个问题下面的几十个回答不知不觉能看半小时),提高信息整合与分发效率进而提高流量的“一招妙棋”。更会让提问者和回答者在此相遇,从而建立社交连接,弥补新闻客户端的社交短板。嫁接于海量的生产者与数亿用户之上,问答的威力得以尽显。

头条、腾讯等的入局,必然会分流类似于《马云说了30年后孩子们都将失去工作,你怎么看》、《重庆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如何评价电影战狼?》等大众化议题的流量,乃至于情感、教育、育儿、医疗等这些大众知识领域,知乎“独家问答平台”的地位也会受到冲击。

走内容免费、广告模式的头条,与高昂订阅年费的得到,正在从上下两个方向分化知乎的用户。

一方面,“学习型”的用户会用付费来筛选信源,从而不再在互联网上漫无目的地遨游探索;另一方面,追求娱乐消遣的用户会在头条问答上面刷之不尽,并不在意《有哪些比砒霜还毒的食物?》、《宋小宝为什么不上春晚?》这种问题的回答者是谁,回答好玩就够了。对于前一种用户,知乎是一个鱼龙混杂、良莠难辨之地,对于后一种用户,知乎又是一个不好好说话、人人百万年薪的装逼圣地。

而知乎引以为傲的“话题+人”的双重关注体系,优势已然不再。由知乎站方和用户携力培育的“话题树”虽然对于知识溯源探索者大有帮助,但浏览效率与推荐准确性正在被算法分发所超越。

而知乎的关注体系又没有微博那样强的分发效率与用户粘性(这也是为什么微博CEO王高飞自信满满地说:俺们算了一下,把头部用户都按这个价,可以卖最少一年1500亿)。虽然知乎刚刚推出了类Twitter的轻量级内容频道“想法”,然而尽管知乎别有想法,但为时已晚。

头条的软肋:没有自造“大V”的能力

从目前来看,今日头条推悟空问答,百度搞百度问答,腾讯在做企鹅问答......和所有互联网产品一样,都是在围绕两个维度——一个是流量、另一个是“用户粘性”。

流量很好解释,知乎大V入驻悟空问答不仅能够吸引人气,关键是背靠今日头条数亿用户,能够为悟空问答带来海量流量。

头条今天在各个平台挖大V,和当年微博大战,搜狐微博、腾讯微博等重金签约新浪微博,也无两样。

至于头条一口气签约300个知乎大V,舆论造势与局势转换的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更何况这笔钱和签约一个MC天佑也差不多。至于一些评论所担心的这些大V生产的内容能否比得上“做号工厂”中的实习生,头条心中自然有数。

在钛媒体上一篇评论《算法为王,正让媒体沦为内容“工人”?》中,我曾描述过如今内容领域面临的局面:

大量的媒体变成了今日头条内容工厂的一名“工人”,流量生杀大权、广告收入都握在了今日头条手中。这也就是今日头条为什么要给自媒体发工资的原因(让至少1000个头条号作者,每月有至少1万元的收入)。头条的金色橄榄枝吸引的只是那些甘愿做“内容工人”的内容生产者。至于野心在于粉丝运营、内容电商、知识付费的知识大V,自然不会轻易咬饵上钩。

头条的“算法工厂”属性不会因为这件事而改变,头条心心念念的社交体系也不会由问答而建立。

在此之前,头条已经悄无声息地大规模“挖角”微博大V了。然而,我在钛媒体文章《“挖角”微博的今日头条能补上社交短板吗?》中做过分析:想知道微头条是不是能复制微博的成功,要看除了拉拢业已成名的明星、大V之外,它能不能培养出自己的网红。然而,微头条这种依靠算法推荐而不是自发传播的用户内容分发机制,只会强化“名人围观效应”,而无法让那些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收获自己的粉丝。

头条如此大张旗鼓地网罗各平台大V,却也暴露出自己的软肋,头条之所以手握重金四处“挖角”,恰恰反映了它只想走“抄别家大V”的捷径,而没有能力培育出自己的大V。

头条如果想到这一点,应该会有所收敛吧。不过,它又何必在意“工人”们的感受呢?(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张远,钛媒体编辑王糈对本文亦有贡献)

聪少爱学堂聪少
聪少爱学堂创始人,梅州市鹏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09年开始踏入互联网,10年互联网行业经验,资深自媒体人,自媒体优秀导师,咪挺微商团对营销引流顾问,业务包含:精准引流技术/代引流精准粉,专业小红书,知乎,微博代运营。
  • 39026文章总数
  • 1516383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