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聪少自媒体网 > 公众号 > 正文

如何用微信公众号赚钱:如何做好微信公众号运营,如何用它赚钱变现?

2021-01-24 公众号 聪少自媒体

  前几天某自媒体服务平台发布了一份“微信公众号生态报告”,得出了一个结论:粉丝负增长情况越来越严重、文章阅读量主要依靠会话窗口打开、头条文章平均打开率降至8.8%。这和我的看法一拍而合,甚至平均打开率还比我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高出不少。总而言之一句话,愿意认真读文章的用户越来越少了。

  我相信做公众号有这样的想法,好像媒体们报道的太平盛世和我们压根没毛线关系,爆文、赚钱的、一呼百应的都是别人家的文章,自家的文章不是没粉丝,就是没阅读量,再不然盈利困难、残喘度日。到底是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个局面?订阅号与企业号怎么才能杀出重围,拨开乌云见月明?如何运营微信公众号下面我谈谈我的感觉,认同自然好,不认同的你也不能把我怎么着。

  自媒体的本质是什么?

  我觉得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必须要从自媒体的本质谈起。“自媒体”的概念是在2002年丹·吉尔默提出来的,是指:由普通的个人、尤其是非专业人士生产内容,而不是让内容生产被媒体从业者和专业机构垄断。简单来说,“自媒体”、“草根新闻”、“公民新闻”都是作为对资本控制下的新闻业的一种反动出现,生来就具有“让我们的舆论世界更加民主”的意思,很大一部分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是稍微平衡一下资本与平民间的话语权。

  而到了中国,则是在微信、博客、一点咨询等平台的推动下,自媒体的媒介环境为适应中国市场,变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媒体“,以万物皆媒的中国特色自媒体。这其实是一个让人苦笑不得的事情,因为至此,内容不再由体制决定,声音不再局限于官媒发出,话语权被边缘化。于是,这几年公众号面临爆发年,公号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中国的局域网用户仿佛被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这段时间内的确崛起了不少有价值的大号,为用户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但是,做这个事情还是得看利润,因此产生了自媒体的三大变现形式:服务、电商、广告。可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需要有一个有足够大、足够有黏度的粉丝群,才能实现流量变现。自媒体黑暗的一面便给无限放大了,造谣、诈骗,各种毒鸡汤、各种反套路,凡是能让你上沟的手段一山更比一山高。从微商的崛起到罗一笑事件,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介的审视不足。

  于是,在今天这个人人都可以发声的时代,信噪比直线下降,营销鸡汤的理论、方法、玩法和传播者挤破头皮浮出水面,忽悠大师粉墨登场,你唱罢后我登场。说到这儿,我们大致能这样描述自媒体:自媒体依靠高频持续地内容产出实现流量变现,本质上就是一种快餐文化,它只有今天和明天的概念,却看不到终点和源头。

  公众号的逻辑是什么?

  “爆文”没用,持续的“爆文”才是高手

  这第一点我个人深有同感,一样是新媒体运营,我的订阅号阅读量还可以,为了能够更快得到高质量的文章,我有自己的方法来筛选:“就看高质量文章的出现频率”。在持续不断的更新过程中,令人不得不感叹的是,之前各个大号转载出过百万阅读的作者,或者自己以较少粉丝数出过10W+的作者,一般火不了两天就泯然众人了。这就是情怀与市场导向的矛盾,没有套路,没有一次又一次更深刻地洞察和更精细的内容制作,在现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归于平淡才是最后结局。

  必须要蹭的热点:内容为王刺激到话题g点

  跟热点这个行为在刚开始没有现在这么流行,那时还是群雄四起的时代,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好的文章会得到分享与转载。可是现在呢,每一次热点都炸尽朋友圈的整个力量,公号们肯定不服,能蹭上的就蹭上,生怕赶不上车。但也应该理解,因为如果你不蹭热点,写作水平又比较次,那阅读量追不上去是肯定的。

  要我说就一个逻辑了:内容并不是人人都有需求,但内容和话题的讨论性是亘古不变的。

  你每天所看的新闻,在公号上所阅读的文章,都具备较大的随机性,可能随手翻到,觉得不错就阅读转发了,但这不是常态。常态是什么?是针对于内容的表达,比如前一段时间的王宝强事件、魏则西时间,包括近来的罗一笑事件、大学生裸贷事件等。都是有某一件事件为导火索而引发的后续讨论,接下来公众号们开始搜集资料,表达观点,普通用户觉得你说的似乎有那么点道理,和自己的观点相匹配(或者想装个逼),于是转发到朋友圈,然后通过不断地转发扩散来提高阅读量,这才是正常的,才是追热点的本质。

  所以,弄懂了这个逻辑,才能够更好地操作公众号。

  品牌与长情的陪伴能让你守住阵地

  靠刷流量而养家的新媒体也许很快就要关门歇业回家过年了。之前腾讯爆出的靠刷阅读量而爆红的方式让一些刚进门的公号摸不到头脑,但我想说的是,表面一片繁荣,里早已破败不堪,粉饰太平并不能挽救病入膏肓的营销号,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那什么不会让你死掉?影响力、特色与粘性。

  影响力的直观体现即是品牌,就好比“界面”,我不读它的文章,但是我依然能够对其有品牌记忆,依然能够在生活中与它产生很多交集而不至于遗忘,这就是品牌。还有很多例子,媒体里有传统纸媒迁移的南都等,新媒体起家的虎嗅,还有做公众号榜单数据的新榜等。这一类公号并不靠每天的内容吸引你,反而重视的是行业影响力,比如新榜的新媒体数据、虎嗅的互联网相关总结。只要影响力在,公号就会长盛不衰。

  第二类则是风格,即辨识度,电商公司有故宫淘宝、一条等,产品有特色。内容方面有六神磊磊、三表龙门阵、老道消息等,内容有自己的风格。这一类基本上是市场导向,满足用户对内容的各种需求,又因独特的内容特质,进而一步奠定影响力。这一类公号,只要保持稳定的内容产出,一样不会关门。

  第三类,既没有风格又没有品牌那就做黏度。比如情感号们,粉丝并没有太多怎么活下去?靠粘性活。和粉丝们维护好关系,赞赏和广点通走起,可以打广告,把自己的产品融入到文章中,做软文,而且还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让阅读者们并不反感你的广告,反而觉得广告融入的挺好,丝毫察觉不到。这样你的公众号会在一个滚雪球的状态下越滚越大,说白了,产品才是王牌,一定要好好维护你的公众号,最终形成自己的品牌,这样你也能活下去。

  消失的阅读量

  说都会说,可怎么来一些实质性的干货,让你的公号有充足的阅读量,让你的阅读量不再消失,那下面我们来说一下。

  高质量内容的缺失与审美疲劳

  与公众号刚起步不同,目前的绝大多数公众号已经没有足够吸引你眼球的能力,让你打开每一篇文章

  原因有两个:

  一是文章内容的撰写遇到瓶颈

  二是用户的麻木,可供选择的文章太多

  能显然感受到,传统媒介转型过来的公众号,不仅每天的文章质量高,且首首原创,给关注者带来充分的阅读感受,比如一财、GQ中国,他们的阅读量受到的冲击并不大。

  而很多行业内的大号,尤其垂直领域的,在内容同质化严重的基础上,不可避免的遭遇阅读量下跌。因此必须要变,所以你会看到,虎嗅现在不仅关注纯互联网领域,泛互联网领域也有不少内容,甚至还穿插着经济相关问题。插坐学院不再局限于新媒体运营,将内容拓展到整个职场。而绝大多数个人号,由于它们不具备专业化、团队化的内容生产力,只依靠单打独斗,这种情况就内容上来说不会长久,因为个人知识有限,扛不住长期地输出。但为什么他们阅读量没下降?因为人格,原作者高质量的撰写和长久的坚持

  只求比昨天的自己优秀、 越来越矫情的标题不断消磨用户

  我专门做了身边一些朋友的调查,普遍关注超过一百个公众号,置顶的公众号也达到了30-40之多,但绝大部分都是小红点状态,不点开的原因一是信息过于于复杂庞大,不好筛选,二是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这和第一点也有一定的相关性,造成用户不愿点开的原因是内容的撰写无法持续燃起用户的兴趣,除非有比较抓人眼球的标题才会点开;而时间也会花在其他地方,比如逛逛知乎、看看电影,在公众号内容质量走低的情况下,用户更喜欢多元化的上网体验。

  其实是由上面一点引申而来,因为用户订阅的公众号过多,所以如何起个好标题抓住用户的眼球成为了每个公号运营者必须思考的技能。你想,对于置顶的公众号,竞争都已经那么大了,何况哪些没有置顶的号呢?削减脑袋博点击呗。但当原来起标题的老套路不适用时,你问现在什么是打开率最高的标题?在你的公众号黏性不够的情况下,原理只有一个:刺激情绪,让用户产生情感冲动点 ,产生共鸣,这样你的公众号将会持久为你掘金,实现粉丝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