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网友私下问我有没有什么黑吃黑的项目,百事通创业网是不支持老铁们去操作这种黑色项目的 ,原因很简单: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 。今天要分享的黑吃黑项目重在揭秘行业内幕,切勿操作。好了开始说重点。
大致经过是这样的:五一节前 ,黄女士在一家淘宝店一口气买了18件衣服,4600多块。五一结束,她决定把所有衣服都退了 。虽然超过7天 ,但商家在淘宝客服介入后还是同意了。不甘心的商家想问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儿,结果发现黄小姐在五一期间穿着自家衣服去西藏旅行并且留下了很多“照骗”,心里怄火的商家一气之下就把黄小姐给曝光了。
对于我们这些善良纯真的大多数网民来讲 ,黄女士行为已触及我们的底线 。太过贪心,既想要漂亮衣服拍照,又不想花钱买一堆平时穿不上的照骗衣服 ,咋办?于是一时心生恶念,来了这么一出,相信黄女士以后再也不敢了。
但是,在真正的网络世界里 ,还寄生着一群靠退换货来赚钱的人,他们自成一个江湖。他们互帮退货 、买真退假、换账号退货、仅退款不退货……这些“职业退货人”和“职业差评师”专门做“退货生意 ”,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
这个产业链的上游是网络上那些有“把柄”的商家 ,比如卖假货,搞虚假宣传;中游就是“职业退货人”或者叫“职业差评师 ”,他们先买进这些假货或者虚假宣传的商品 ,然后跟商家谈判,要求退钱,但是货不退;下游是咸鱼 、转转这样的闲置商品转卖平台 ,甚至自己搞个网店。一条线下来,有的职业差评师能月入过万——真正的空手套白狼。
据统计,在阿里巴巴平台被命中并认定为职业差评师的ID累计接近500万 ,平均每周恶意差评达15万条;在高峰时,职业差评师新增ID数达到每周4万个 。在卖家和职业差评师的交锋中,一条恶意评价甚至能毁掉一个上升期的中小型店铺。
1、退款不退货
“职业差评师”自曝月入过万
在QQ上搜索“仅退款不退货”,会跳出来很多这样的群 ,有的群需要群主验证身份才能加入,有的群需要付费才能加群。
退款截图
但群里基本都是托儿,大多数“天真又贪心”的小白们缴费之后,会发现并没有什么“肥肉 ”,甚至交完学费就被拉黑了 ,因为都是在网上用QQ交易,没有有力的证据,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人 ,也没人会为这事儿去报警。
3、统一倾销
“职业差评师”白捞的“肉”或“肥肉 ”怎么处理?
一般,新手差评师会自己在闲鱼、转转 、小红书等平台低价转售,但卖不卖的出去完全看运气 ,而且货量小没办法批量卖,可信度不高 。
一些职业差评师就会以略高于闲鱼、转转的价格收购新手们吃下的货,然后在自己成立的网店或借助线下商铺出售 ,赚取中间的差价。
4、商家雇佣费
因为网络购物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有的商家会采用一些非正常手段去黑竞品品牌,这里的商家一般都是大品牌商家。比如竞品在上一件新品的时候 ,会雇多个“职业差评师”拍下该商品,然后留下差评,搞垮竞争对手 。
对于新品来说,十个好评也挽回不了一个差评带来的影响。像这种受商家委托一般都会有高昂的雇佣费 ,有点类似于商业黑客。而这对职业差评师来说,是妥妥的“超级大肥肉”。当然,“风险 ”也高 ,因为拍下的商品如果数额巨大,就有可能涉及犯罪 。但在暴利面前,很多职业差评师会经不住诱惑接单。
这些“职业差评师”生活中都是什么样人呢?他们有学生 、宝妈这样的新人 ,也有对各电商平台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了如指掌的老手。
大家都想通过这种“轻松”的方式赚外快、占便宜,但在小编看来,这种赚钱方式一点都不“轻松 ” 。相反 ,这种赚钱方式极其“沉重”,付出的代价,比汗水和智力加起来都昂贵。因为 ,这是在试探人性和良知,是在法律的边缘舞刀弄棒。
所以,关于更多的内容,特别是像怎么找“肉”的具体细节操作 ,我就隐藏了 。
2、为什么“职业差评师”这么嚣张?
因为淘宝是买家市场,更加维护消费者利益。根据淘宝规则,淘宝针对出售假冒 、盗版商品实行“三振出局 ”制 ,即卖家每次出售假冒、盗版商品的行为记为一次,若同一卖家出售假冒、盗版商品的次数累计达三次的,则将被永久查封账户。甚至有传闻称 ,淘宝为了向天猫引流,故意默认差评的存在 。
还有卖家会伪装潜伏到职业差评师的群里 ,试图发现他们的踪迹 、操作手段进行预防。如果看到自家产品链接被放出来,他们会选择暂不发货,或者是直接下架该产品 ,避免损失 。
另外,店家还能利用淘宝平台的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己利益。比如:以前在旺旺上的聊天记录才能被作为证据,现在只要旺旺上出现QQ号,有QQ聊天记录也能作为证据。
比如 ,2017年淘宝调整了《淘宝平台争议处理规则》,将买家的申诉行为也限制在“生活消费”,对于“非生活消费 ”类的投诉给出明确的规定 ,规避“职业退款不退货”情况 。判定由人工客服完成,客服会根据已有经验,从买家的交易、信誉等情况综合判断。
5月10日刚刚公布的《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与举报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 ,也明确规定:不是为生活消费目的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投诉将不予受理。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会有疑问,“职业差评师”的行为到底算不算犯法?其实 ,电商平台卖家虚假宣传或宣传时存在漏洞的现象很常见,如果买家差评 、举报之后再索要钱财,这就涉及敲诈勒索罪了 。
“创业维艰 ,我们要用‘复杂’的思维模型去拆解这个共生的经济社会环境;消费者不易,希望网络多一点真诚,少一点欺骗,让我们共建一条‘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的创业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