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微博上有条热搜,把当代成年人发泄情绪的方式总结的非常到位。
在网络上还能找到一些“减压吧”的创业计划书,但从我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项目 ,我是存疑的。
毕竟是实体店,租金、人力 、物品等等,这些加起来成本很高 ,很有可能会亏本,而我一向操作轻资产的项目,对实体店的运维模式 ,暂时抱有抵触心理 。
但也有人玩实体店玩的风生水起的,采用众筹的模式滚动发展,一年之内开了几百家店铺,一下子之间收到几千万的现金。
这是一位实体店运营操盘手告诉我的一种思路:品牌溢价 ,共同创业,10个人参股其中,根据营业额分成。
当时我一听 ,第一感觉就是:非法集资,但这个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模仿 。
我特别敬佩那些玩商业模式的人 ,挥手之间,千军万马,不像我 ,只做项目,累死累活也只是一个温饱。
人的智商都差不多,但最大的区别 ,在于“认知”。
何谓认知?
这个东西无法言语,只可意会。
类似有个说法:
把农民和地主放在一起,都剥夺所有的身外之物,这个时候起跑线都是一样 ,过不久多久,地主依然可以掌控农民,根深蒂固的思想 ,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天换地 。
由此,便诞生了阶层。
再回到创业项目“减压吧 ”,实体店存疑 ,做个心灵导师如何?
葛优大爷有句经典广告语:“神州行,我看行。”
我之所以有此结论,是基于“情感挽回”这个项目带给我的启发 ,“情感挽回 ”这个项目有多成功、有多暴利改天有案例我再聊聊 。
对于减压,是需要宣泄的,找人倾述也是一种 ,而且更有效果。
打砸怒骂只是一时爽,爽过之后,依然空虚寂寞冷。
但人是情感动物,需要互相依存 ,更需要互相取暖 。
有时候,你什么也没做,就是静静地听她述说 ,她也会感觉,你做了很多。
人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可能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
最后,无论是重资产的实体店还是轻资产的心灵导师,面对需要减压的这帮人群 ,我们都应该有着更多的耐心和呵护,因为,此时此刻 ,他们只是孩子……
我也是个孩子,但我的的减压方式,跟冯唐先生一样:
18岁,请给我一个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