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院长。我通常都劝人不要开店 ,但如果你真的走上了这条路,我恨不得双手送上所有开店干货 。
今天想说一说身边老板普遍焦虑的事情:我干不过隔壁的连锁店,怎么办?
其实你可能没发现 ,连锁店也在焦虑:我很怕花了这么多钱,投入了那么多人力,为什么大家吃饭还是愿意去吃小脏摊?为什么大家依然愿意去夫妻开的干杂店?
比如 ,最近我去了一家红旗超市的门店,就发现了一个小事情特别有意思。在生鲜冷藏食品的货架上,新上架的西瓜不仅不像很多日系便利店一样做成沙拉 ,反而切得磕磕巴巴一点都不匀称,瓜皮也参差不齐。感觉红旗只是把西瓜在地上摔成两半,用保鲜膜随便包了一下就上货了 。
我开始以为这是西瓜在上架前被磕过 ,但是在接下来的一周,我每次到店里,都会看到这样磕巴的西瓜。问了店员才知道,这就是这家红旗特意做的陈列。
据店员介绍:店里规定店员必须用手掰开西瓜 ,因为太工整的切面,无法展现果肉自然的纹理,反而不够诱人 。而且 ,切西瓜对刀面的清洁程度要求很高,处理不当接触刀面的果肉会很快变质,不利于储存。
类似的例子其实有很多 ,比如肯德基在各大城市开的主题餐厅,主动让自己的快餐店不再千店一面。又比如海底捞哪怕是开到伦敦,也必须配置的扯面师傅 。
其实这类品牌餐饮的工业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 ,但是为了让打动消费者,也必须在店内加入“人情味”的环节 。
而我们小店,在未来融入大的供应链体系、学习标准化的出品是大势所趋 ,也能帮助小店家有效控制成本,但是天然的“人情味”,是小店最大的优势。坚持住了,就不会轻易被淘汰 。
出品、陈列 ,可以适当粗犷一些
红旗超市的西瓜粗糙陈列反而凸显了生鲜的特性,同样的道理,现在很多快餐食品都按份数卖 ,如果你的商品论斤卖,看起来大大咧咧,其实反而更加亲民友好。
有点人力 ,不宜用机器代替
和顾客有直接接触的服务环节,不要轻易采用自助方式,多一个微笑 ,多一个问候,就有可能多一次复购。
多和顾客聊天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板喜欢躲在柜台后面玩手机,但我认识的大部分人气店的老板 ,至少在起步阶段,都很爱在店里和客人聊天。
当客人拿起菜单的时候,老板就开始讲自己最得意的菜品,当客人逗店里的猫猫狗狗的时候 ,老板会主动告诉你自己家猫狗的名字和趣事 。顺着客人的注意力,揣摩客人的兴趣点,热情交流不怕被白眼 ,是他们的守店基本功。
以上三点对小店来说并不难,却是连锁很难做到的事情。这个世界总是大鱼吃小鱼,也许我们这样的小店家确实没办法跑过商业巨鳄 ,但是我们只要游得足够快,超过那些比我们懒惰的小鱼同行,就会生存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