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市场行情还不错 ,就连我老家的发小都来问我:
“还能买点啥”?
铁粉儿都知道,我比较喜欢给小白推荐定投宽基指数,像中证500.沪深300等 ,省心省力。
解释成本也比较低,通俗易懂好上手,不容易犯错 。
至于主动型基金,尤其是新发行的 ,紫霞不太推荐大家去买。
一来新基金往往有较长的建仓期,一般是三个月左右。
在这个过程里,你的钱是被锁定的 ,会增加一定的时间成本 。
比如某只基金募了十个亿,基金经理不可能一下子把这些钱花没,而是要进行一些择时操作 ,分批进场。
你想着行情好来股市吃一波肉,结果这边基金经理迟迟没进场,事与愿违了。
另外 ,新基金的认购费几乎不打折,如果买个一万块,手续费就要花上一百多块 ,不大划算。
最重要的是新基金没有业绩参考,市场风格是不断变化的,即便这位基金经理去年压对了某行业,今年未必吧?不确定性比较大 。
如果你真的是很信任他 ,可以看看他以前管理的老基金。
手续费便宜不说,基金经理对于老基金产品的投资组合,有更加充分的调研和跟踪。要是赶上市场好 ,老基金应对行情的变化更加灵活 。
当然,除了刚刚我们聊到最基础的指数型、主动型,基金还是有其它分类的。
比如说 ,Smart Beta基金,俗称sb基金????
二.
老司机们应该都听到β(Beta,贝塔)收益和α(Alfha ,阿尔法)收益吧,
β(贝塔)收益简单理解就是纯被动收益,跟着市场走 、跟着指数走。市场只要长期向好 ,咱就能赚到钱 。
而α收益寻求的是比市场赚更多,比如通过择时、选股、权重配置 、行业配置等赚取超额收益。
就像中证500近一年涨幅近40%,某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近一年涨幅52.36%,其中多出来的12.36%就是α收益。
当然 ,这只是个例,有很多主动型基金压根儿跑不赢指数,玩儿脱了 。
那有人就想了 ,如果用一些简单的策略,对指数进行进一步优化,让它获得更高的收益呢?
于是就出现了Smart beta 指数 ,在β的基础上,进行一些smart的处理,中文叫策略指数。
其实它本身仍然是一个指数基金 ,它的规则仍然是公开透明的,只不过应用了一些投资策略来选择股票。
常见的策略有红利、低波、价值、成长 、基本面等 。
比如之前给大家分享过的红利指数基金,就是一种“SB ”基金——
它本质上还是指数投资 ,但它的策略是在一堆选好的股票里,再精选出那种分红多、常年分红的公司,以此来追求长期、稳健的回报。
如果是不赚钱或者只赚钱不舍得分给股民的公司,就不在它的选择范围内了。
而且红利基金像一个流动班级一样 ,会定期“考核”,随时把新的连续高分红的公司吸纳进来,把那些抠门还不稳定分红的公司踢出去。
基金买入的股票年年分红 ,那我们持有的基金也就年年分红 。红利因子就是它的Smart策略了。
再比如等权,就是指数中不管市值大小,所有成分股的权重一样。
这种策略优化了原本的市值越大 、权重越大的问题 ,有利于指数中那些市值小、但成长性更好的成分股表现,所以在牛市中,等权指数可能比正常加权指数表现更好 。
像去年这篇文章写到的医药100:暴涨30% ,这个行业太暴利了!
就是典型的等权重指数,这100只股票所占的资金比例相同。
虽然里面的股票会有涨跌,占比就会相应变化 ,但一旦某只股票占比超过了2%,就会卖掉调仓到其他占比低的医药股。
这个过程相当于卖高买低,实现一个动态再平衡,获取超额收益 。
相比于全指医药近一年涨幅54% ,医药100近一年收益83.5%,更加亮眼。
除了以上,常见的策略还有稳定策略、AH股轮动策略等。
像我们基金组合里面持仓的50AH(501050) ,就属于AH股轮动策略 。
三.
那我们以沪深300和上证50为例,实测一下数据,看看策略指数是否在任何情况下 ,都能赚得更多?
可以看出,跑赢沪深300的只有300稳定;跑赢上证50的也只有50AH。
而其他几个策略指数,如等权 、波动、基本都跑输了被动指数。
所以 ,不同策略对不同的指数、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结果并不总是真“聪明”的,这也是Smart Beta的风险之处:
它可能在某个时间段 、某个市场有效;但换个市场、换个时间段 ,可能又失效了 。
毕竟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不可能有某种策略一直有效,
即便有,那当大多数人都去用他的时候 ,也就不再有用了。
这需要我们不断的检验、调整。不像被动投资,永远躺着就不怕挨枪….
当然,目前也没必要太担心策略失效 ,因为现在A股的策略指数非常少,紫霞选出市面上规模不算太小,过往收益也还不错的几只策略指数基金 ,感兴趣的老铁可以研究一下。
最后再提醒下,超额收益往往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多风险,
策略指数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能赚的更多 ,但也有跑输指数的情况 。
小白还是建议先从定投被动指数开始,更加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