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事业编,何错之有?事业编真的就比公务员差吗
【大家公考】第一时间提供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笔试、面试、行测、申论等各类考试技巧;公务员考试、事业编考试;学习心得、备考交流请加小编微信:a7795457。
为什么事业单位人员感觉自己越来越不被善待?为什么体制内一项项利好的政策常常会巧妙地避开我们?为什么我们老是抱怨“不公平”?
一.考了个事业编,终日惶惶不安
六年前,好友小朋毕业,各地的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参加了不少,但屡屡失败。
心灰意冷的小朋在父母的建议下,考进了县城里的某个事业单位。
在高兴之余,他又有一丝怅惘:本来没打算回到小县城的,以后是不是要一直在这里了?
报到之后,他才发现,事业单位并不“单纯”。
同一批进来的小伙伴,分别进了不同的单位,工资形式也不一样:有的是财政全额,有的是差额补贴,有的是自收自支。
而他,就被分到了一个自收自支的单位。这种单位效益好的话,那么员工的工资不用愁,可能还会比别的单位多一些绩效工资。
但有些单位效益并不咋地,听爸妈说隔壁老王大叔原来就在一家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后来单位没收入了,老王大叔也处于无收入的状态,后来自己盘了一个门店做起了小生意。
进入单位后不久,主管部门的领导发现了小朋的写作才能,就把他借调到了局机关,写材料。
但他的编制仍然在原单位,而且因为不在原单位出勤,遂被原单位取消了每月几百块钱的岗位补贴。
同在机关工作的,有同一年考来的公务员小李,二人的工资似乎没啥差别。
但2年后,公务员开始发车补了,小李比小朋每月多领500块钱。
3年后,公务员开始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了,有比自己大八九岁的公务员姐姐套上了副主任科员的工资。
4年后,事业单位乡科级以上的领导也领到了车补……
而小朋还是一个没有车补、不能享受职务职级并行、工作量不少于任何一个公务员的事业单位“九级管理”人员。
是可忍,孰不可忍?
5年后,小朋通过公务员考试,考上了县里其他单位的公务员,终于摒弃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尴尬的事业单位工作。
二.事业编到底是个什么坑?
一般来说,参公管理的事业人员与公务员待遇并没有差别,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也各自成体系,此文不作探讨。
中央、省、市级的事业单位管理相对比较规范,且有雄厚的财力作保障,工资待遇情况可能会好一些。
但一些县乡级别的一般事业单位,戏太丰富坑太多!
1、借调混岗现象屡禁不止
即便上级三令五申,禁止借调混岗,但很多县级单位都只有个位数的行政人员编制,而且在岗的公务员中,有几个人是单位领导,有几个正在等待退休……
除此之外,能干活的小科员寥寥无几了。不借调不混岗机关的业务工作怎么运转?所以年轻有能力的基层事业单位年轻人,很多都逃不开被借调被混岗的悲苦命运。
也许会有人说:你不会拒绝借调混岗的安排吗?
我只能说:体制内的一个小人物,顺从安排不刻意顶撞曲线救国之路可能才会得到喘息之机,但如果鱼死网破,又没有领导支持我们(没几个领导会因为一个非亲非故的小科员与其他领导反目,除非他不想当领导了),等待我们的可能比想象的还要惨,除非,我爸是李刚。
2、永远不同酬
借调和混岗带来的“不公平”会越来越凸显,正如上文中小朋的境遇一样,所面临的窘境大概有:
同工不同酬:作为事业人员的小朋与公务员小李从事差不多的工作,但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完全不同,车补、职务与职级并行等事业单位科员都享受不到。
同编不同酬:事业单位车补规定一出,事业人员为之一振:终于有车补了!不久后,部分已经发放了车补的地方才发现,那是给事业单位的领导准备的,非领导人员没有!
想想也是,领导何苦为难领导,小科员嘛……再联系!事业单位中非领导人员的车补在多远的未来,我们不得而知。
另外,同是事业编制,但有全额、差额补贴、自收自支的差别。
同是事业编制,还有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人岗位等区别。
当然,真正从事专业技术岗位的人才我们应该在待遇上给予尊重。但是很多单位中,这三类岗位的人都在从事一样的工作——业务管理。
说到这里,第三方派遣人员、公益岗位人员可能也想说这句话:
同样是人,从事同样的工作,不知道为啥还要分出个待遇高低来。
3、保障力度不一样
公务员有《公务员法》罩着,而且法律刚刚升级更新完毕,保障力度之强可想而知。
事业人员管理只有如国务院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一类的法规,并没有法律作保障,法律效力不及《公务员法》。
如果您仔细看一下工资单,会发现,事业人员的工资是有“失业保险”一项,而一般情况下公务员是没有这一项的。
因此,体制也在悄悄提醒我们:事业人员,在理论上你是可以失业的!
由此可以看出事业编之于公务员,饭碗的刚度并不一样。
而且,现在大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虽然有编制,但还是要签聘用合同,或三年或五年,离职的时候,也只需要单位的一纸解聘合同销个编便可以走人,不像公务员离职那样,需要各级各部门层层审批。
现在看来,事业单位到底有多少坑,大家可以随便数数。
无数的事业人员捶胸顿足: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
理由大概只有一个,那就是经常在留言里看到的那句怼人的话:谁让你不是公务员!
看到这句话,真想回怼三百句:真正让大家吐槽的,不是公务员和事业编人员身份之差,而是混岗借调乱象、同工不同酬等残酷的现实。
如果能让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如果同一单位从事同样工作的人待遇相同,简单的“同工同酬”原则能在体制内实现,那么大家吐槽的理由也不复存在了。
但再吐槽,再战三百回合都于事无补,静下心来想想,这就是体制,这也是现实。
如果我们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特别的能力,没有勃勃的野心,没有显赫的家世,一个事业编的身份就能决定我们的终身。
三.如何成功跳出坑?
既然事业单位有这么多坑,而且由于种种因素限制,基层事业人员的待遇好像也一直没有被善待过,那么作为事业人员的小伙伴,应该如何跳出这个坑呢?
出坑策略一:专业技术岗
能聘上中级岗位,那待遇就已经不错了,万一再有机会整个副高、高级啥的,夫复何求啊!
但中级岗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得着的天花板。部分单位的竞争很激烈,论资排辈的现象也很普遍,有些同志排到快五十岁才能等到这样的机会。更别提副高、高级岗位了。
出坑策略二:提拔
有仕途追求的事业单位人员可以争取提拔的机会,也因此会有拼搏的动力。
但提拔之路也很不易,尤其是在基层,需要协调的因素比较多,现实中,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老黄牛小黄牛们可能并不会提到太多的提拔机会。
出坑策略三:打开天窗再考一次
考公务员、考上级事业单位,这是小黄牛们的黄金之路,也是实现待遇翻身的捷径。无奈有的地方还有最低服务期的规定,但如果其他路走不通,也只能死守住这条路了。
靠自己,永远比靠政策、靠别人更靠谱。
出坑策略四:搞副业
有些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事业人员,已经超过了再老的年龄要求,如果不想放弃目前还算稳定的事业单位工作,可以通过从事副业提高一下自己的收入水平。
当然,这里有很多红线不可以碰,比如不能利用上班时间做兼职,也不能利用自己的公职谋取利益,如果您想通过搞副业赚取一些生活费,还是应该视情况向组织汇报、征求一下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比较稳妥。
四.未来可期否?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在一级级落实,改革之后事业单位人员应该会从中受益。相信全体人员都在期盼本次改革能尽快完成。
但由于基层涉及的事业人员数量较多,改革进程或许不会如我们预期的那样快,而且改革之后人员待遇也可能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之前有些地方因为财政困难,公务员的车补出现了拖延发放的现象 。
人社部之前官方数据显示,全国公务员大概有700多万人,而事业人员呢?可能是公务员数量的好几倍,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
700多万人的车补都曾难产,几千万人的待遇如何得到翻倍?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相关国家政策的出台,我们的工资待遇会越来越高是肯定的,但出现大幅增长的机会可能比较少。
曾经,在很多人眼里,事业编和公务员一样稳定,都被当成铁饭碗。
但铁饭碗不是金饭碗,它也有生锈的那一天。
除了上文中说的那些跳出坑的几种方式,大概最重要的,当然也有很多人不屑的,就是拥有一个好心态了。
一个踏实的人,虽时有抱怨,但从不迁怒于自己的分内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自己都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踏实,不仅能给单位给领导同事带来好的印象,也能给自己的内心一份安定。
一个乐观的人,会偶尔调侃政策不够好,待遇不够高,但永远不会因为大体制大环境而放弃生活的乐趣,放弃人生的希望,别说这虚无缥缈,这样的人真的很好。
一个积极的人,虽然不满于现状,但从不会放弃上进之心,无论是通过自己考试,还是谋求其他生存的方式,他们一直在努力尝试,找到一种更为理想的生存状态。
未来是否可期?或许可期,但我们更加确定的是:
与其等待政策,不如自己努力!因为前者遥遥,后者可控。
送给仍然在基层事业单位普通岗位泥潭里挣扎的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