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饮料面包行业获得广大客户的认可。
如果复盘,最好回到那个时间点,重新看这个场景里大家是怎么认知的 ,每一个伙伴和战场的其他人在那个时间点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几年之后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些案例对我们的启发,不止是方法论,在选择往左走、往右走的思路上同样有帮助。
价值网的逐步完善让竞争壁垒越来越高。最终,像ofo这样一度增长迅猛的公司也倒下了。这样一来单点价值缺失变成协同价值重新定位,价值网的价值让困局出现了转机。早在2017年 ,猫眼便已经开始布局双微一抖的内容 ,这让我们在产业链上又获得了一个新的话语权 。正所谓高频打低频,在猫眼购票的演出用户,绝大部分都是这辈子第一次看演出的新用户,极大帮助了行业受众人群的扩张 。
这背后意味着,虽然低客单价和高维护成本的矛盾导致其单点商业价值模式无法变现,但是如果把这个单点价值放到具备全方位生活消费服务和移动支付的生态中,高频刚需的移动端消费的价值就会和整个生态形成协同效应,一拉活跃场景 ,二拉消费行为养成,三拉品牌认知。在不需要纵深挖掘、不需要有积累的能力沉淀的领域,也是巨头比较容易使劲的地方,创业公司跳进去很可能是找死。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家乐福出售中国业务早有先兆,此前腾讯与永辉共同投资了家乐福中国市场业务,战略合作将结合家乐福的零售专知与腾讯的数字化技术与创新能力,家乐福将提升其线上曝光率、提高线上与线下零售业务的流量并利用腾讯的数字和技术专长开发全新的智慧零售项目。
苏宁突如其来地猛操作苏宁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模式 、立体物流配送网络以及强大的技术手段,可与家乐福中国的运营经验、供应链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完善在苏宁大快消品类的O2O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苏宁易购集团副总裁田睿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苏宁家电家居、苏宁红孩子、苏宁小店即时配送等业态,都可以与商超业态进行模块化对接,探索业态融合。本次收购完成后,双方将在仓储 、物流、人员等方面不断优化与共享 ,进一步补足苏宁大快消品类的物流仓储和配送能力。毕竟控股方是最具有话语权的。
对此 ,家乐福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回复称,苏宁是中国领先的零售商,其在70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8881家商店的网络,并运营着中国第三大B2C电子商务平台,家乐福中国与苏宁网的活动互补性强,将加速家乐福中国的发展。说到底还是竞争压力 ,太多的业绩压力使得国际零售巨头们也不堪重负。
6月23日晚间,苏宁易购(002024.SZ)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拟出资48亿元人民币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令人欣慰的是,苏宁目前的现金依旧充沛。苏宁方面表示,家乐福中国庞大的线下场景资源,能够进一步完善苏宁全场景业态布局。2016年~2018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85.85亿元、1879.28亿元、2449.57亿元。
而且从财务角度而言,出售股权或门店等资产对于国际零售商而言未必就是坏事 ,既可以止损又可以回笼资金获利。伴随着线下门店的增多,苏宁的营业收入也在不断增加。而家乐福此前也与腾讯系 、永辉等进行了资本合作,就在今年4月 ,家乐福还与国美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国美进驻家乐福遍布全国各地的200余家线下门店,推出店中店。家乐福出售股权为哪般?关于家乐福甚至麦德龙要出售中国业务股权的传闻不时有传出,就在今年5月 ,据知情人士日前向媒体透露,家乐福正在考虑包括出售中国业务在内的多个方案 ,或将追随其他几家近年来退出中国市场的跨国零售公司的步伐。
缘何家乐福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售中国区业务?第一财经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其实这几年不少国际零售巨头都在中国市场遭遇成本高企、电商竞争等压力,因此都做了大量资本合作或业务合作来应对,比如沃尔玛牵手京东。一直试图构建全场景智慧零售生态系统的苏宁再度扩张。
事实上,此次收购也是苏宁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的一部分。商品方面,家乐福中国拥有总SKUs数量接近5万,在快消品、食品零售领域具有较强的本地化采购能力和自有品牌研发实力。
交易结束须经相关部门批准和其他惯例条件,预计将于2019年底完成。交易完成后,苏宁易购将成为家乐福中国控股股东,家乐福集团持股比例降至20% 。然而 ,仅仅时隔一个月,苏宁就宣布拟出资48亿元人民币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6月15日,恒大同沈阳市人民政府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计划投资1200亿在沈阳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等项目,助力沈阳建设国家汽车产业中心,恒大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生产基地将落户浑南区,轮毂电机研发生产基地及动力电池超级工厂将落户铁西区。6月11日,恒大同广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恒大投资1600亿元在广州南沙区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等项目,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生产基地将建成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未来年产100万辆整车的生产基地,新能源电池研发生产基地将建成50GWH生产规模的动力电池超级工厂。包括恒大、碧桂园、华夏幸福、宝能、雅居乐等企业,进行产业的多元化布局,并取得了诸多进展。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房企选择投资新能源汽车,是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房企造车前路漫漫为什么房企热衷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呢?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受大环境影响,地产行业日进斗金的黄金时代正在终结 ,他们必须转型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近年来,在老本行之外,多家房企试图在车上做文章,先后进军了新能源领域。2017年底 ,宝能集团以65亿元的价格获得观致汽车51%的股份,正式接手观致的运营。
造车是一个以技术、人才及规模效应著称的传统产业 ,与拥有动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技术积淀的传统大牌车企相比,房企还需慢慢积累和沉淀。从目前来看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展拳脚的开发商大致有三种,第一种以恒大、宝能、华夏幸福为代表,以整车生产与研发为核心的企业,这几家企业同时布局了全产业链的上下游业务,包括零部件制造、销售租赁、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和共享出行等业务。
宋清辉表示,各地方政府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新能源造车的土地审批提供了许多宽松便利。今年1月,观致的外方股东KenonHoldings将其在观致的12%股权出售给宝能集团,作价15.6亿元人民币,观致的股权架构正式变为宝能集团、奇瑞汽车和KenonHoldings三方分别持股63%、25%、12%。还引进了杨凤田、孙逢春2大院士工作站 ,5大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除了整车制造之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铺开普遍需要较大的产业空间,新能源汽车小镇、研发生产基地等的建设成为这些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开发商更为擅长的领域 。
近期,观致还遭到了经销商的大面积维权,宝能的造车之路并不好走。今年5月,雅居乐以2亿港元入股新能源汽车业务公司力世纪,双方将就在中国生产、研究和开发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及产品进行拟议合作,为新能源车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碧桂园在总部所在的顺德建了一座新能源汽车小镇,用于发展新能源的相关产业。房企造车提速行业变局之下,新能源汽车成为房企多元化布局的一大选项,目前布局该领域的房企有碧桂园 、华夏幸福、宝能、万科、雅居乐等企业 。
另外,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 ,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较大,汽车消费市场也有着较大的挖掘空间 。近日 ,雅居乐也开始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
第二种开发商选择重点关注新能源产业链,典型的企业包括万达、雅居乐。第三种企业则更加侧重于汽车产业园区,比如碧桂园的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目前已完成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从技术到产业,恒大的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已经打通,力争3-5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对于房企投身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前景,宋清辉提道,房企到不熟悉的新能源汽车领域跨界,有许多难以想象和不可逾越的困难。
卢文曦也指出,房企跨界造车,真的是隔行如隔山,难度不是一点点的大,需要打通的环节实在太多,但这个产业是有广阔前景的,可挖掘的空间也比较大 。在造车这条道路上,恒大的步子迈得很大。
被宝能接手后的观致发展并不顺利,虽然销量出现了大幅增长,却没有改变其连年亏损的状况,由于其销量主要来自宝能关联公司的批量订单,大幅攀升的销量也遭到业内质疑,被称作自产自销。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近期也在马不停蹄地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5天内出手投资了2800亿元来建设新能源汽车基地 。
房企造车大多数属于起步阶段,产品都还未面世,未来的造车之路可能并不平坦。在此背景下,房企通过跨界选择造车,这是一个投资和技术双密集型的行业,房企的融资能力和资金实力都较强,有助于为造车提供资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