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寒秋/文
上班期间,是否可以发朋友圈?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是前提必须要与工作有关。
7月1日开始,一份违纪通报在四川省乐山市多个社交平台流传并引发热议。通报称,马边县人大教工委吉某等人于工作时间,在个人微信朋友圈发布与工作无关的动态,并有其他公职人员点赞、评论,违反了工作纪律,分别被书面诫勉等。
现在是信息时代,人机几乎时刻不离。生活中,我们手中的一些工作也已到了需要在工作群中,通过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加以处理。甚至,有些工作内容也需要通过朋友圈直接传播和反映。
朋友圈中反映工作动态勿庸置疑,但是否就容不得工作之外的其他内容?
其实,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是血肉凡胎,终非钢筋铁打。人人都有真实性情,绝非冷漠机器。不管上午下午乃至夜间,人们工作一段时间,多少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精神疲惫、倦怠。为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可否在上班时间内,科学合理地安排一个时间段,给予大家一定的休息时间,哪怕短暂的10分钟、15分钟,以便让大家调节放松。如做一些简单的四肢运动,或做眼保健操、远眺之类,就如同学生们的课间休息。
当然,工作毕竟是工作,且是成年人,这种工作期间的短暂休息不能比照学生们课间休息的频率。但我们完全可在上班两个小时后,给大家一次调节和放松。在此期间,一些人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发一些自己喜欢的朋友圈动态,甚至评论、互动。在此期间,大家也不必为之担惊受怕被纪委监委问责。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是当年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直到今天,这一校训仍充满生活的哲理,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导师也曾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可见劳逸结合之重要。
当然,我们并不希望宝贵的工作时间被朋友圈占用、耽搁,但同样,我们也不希望一些同志因为在特定时间发了一些与工作不相关的内容,而被不当问责。否则,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到时,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人的朋友圈要么多半是空白,要么多半是工作。甚至很有可能有一些是被
“逼”着和“吓”着的朋友圈,假装高大上,好似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工作似的。如果让这种左得可爱,装得好假的表演性的朋友圈大行其道,实在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坏作风,坏结果。
因此,笔者郑重建议:对那些个人微信朋友圈占用大量时间发布与工作无关动态的,当然应严肃追责问责,但对部分发帖不多、情节轻微的更应实事求是,区别对待,甚至予以宽容免责。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这位被当地纪委诫勉问责的吉某及其他相关人员所发朋友圈并回复的评论和点赞,到底是吉某的哪位朋友举报的?朋友圈里被举报,算是细思极恐吧。
笔者说这些,并非是要否定对违纪违法行为的举报,而是特指现实朋友圈中的人际关系。
笔者算是自律,自使用微信始,便给自己定下规矩:上班时间概不发朋友圈。但现在,还是请我们举起手,扪心自问:或许上班时间我们从未发过朋友圈,但谁敢说声没有浏览过朋友圈?!
而这种浏览行为与吉某所发朋友圈和相关评论回复,又有多大区别?只不过是你浏览了朋友圈没有表现出来,而转发的,则被大家见着了而已。
当然,对此我们会自有规定:上班时间概不看朋友圈,或者干脆概不看手机。
这,现实吗?
2020年7月5日晨,匆匆于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