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企业只有在深陷谷底或行将陷入谷底时,才会考虑组织架构调整问题
艺术品仓储也成为一项重要业务 ,一年的金额可达20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高端藏画市场曾一度萎缩,但2011年便恢复到2007年的销售额,以后每年都在560亿美元至680亿美元之间。
雨的画(rainpaintings)是此类画作,以灭火器在画布上喷洒泡沫。艺术银行1972年起源于加拿大 ,早期运营并不成功,但近年来在西方资产运作体系逐步健全完善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生 。艺术品既可以是收藏品,也可以是资产,但难以成为流动性高的资产。由此,我们不妨说,名画收藏是资本市场的延续 。在《宜华科技有限股份公司2018年年底报告的事后审核问题问询函》中,上海证券交易所专门问及前述艺术品及其价值。
因为有富豪私下托底,此类艺术品公开拍卖就不会流拍。严格说来,拍卖行这样做属于欺诈。紧邻的另一个地块面积约3.57公顷,建筑规模约7.85万平方米。
吸引80余家房企参与土拍 。彼时,他所在的房企净负债率较高 ,且销售不达预期,于是主动收缩战线,减少参与土拍 ,专注于整理盘活现有的土地储备。与北京土地市场的火热相似 ,6月24日,深圳迎来一个疯狂的土拍日:土地总出让面积达17.03万平方米。6月21日刚参加完北京一场土地出让的某大型房企高管李明(化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除了得标的港中旅和雅居乐,参与阵容包括华润+建工联合体、中海、电建+金隅联合体 、招商+中粮联合体、首开+金地+保利联合体 、平安+金茂+合生联合体、万科、龙湖、葛洲坝等20余家房企。而在2018年4月,李明所在的企业面对是否应该拿地问题时,完全持相反看法。
5幅宅地均达到最高土拍限价,成交总价达223.84亿元。李明表示,得标的雅居乐和港中旅,在北京土拍市场都不算常客。此次得标,显示出这些企业对于北京市场的雄心,并侧面反映今年土拍市场的激烈程度。最终由港中旅地产以30.6亿元竞得,溢价率为39%,成交楼面地价为38956元/平方米。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 ,作为北京土地市场的陌生人港中旅和雅居乐,其拿地显示出北京依然是全国房企关注的热点区域。除了北京,深圳、重庆等多地近期土地市场升温。最终,雅居乐地产以31.8亿元竞得 ,溢价率为41%,成交楼面地价为39625元/平方米。数据显示 ,上半年土地市场较去年活跃不少,房企在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下,积极参与土地储备。
4月已经历228亿元土拍的武汉 ,6月底将再有22宗地块出让 ,总出让用地面积达106.99万平方米,起拍总价达184.07亿元。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区X92R1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土地面积约3.65公顷,建筑规模约8.03万平方米
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在当时表示,张宏江对信息行业的深刻理解、广泛人脉和管理经验,将给源码在信息科技领域的投资投后,尤其是智能+投资方面提供资源与助力。因为科研思维和商业思维是两回事 ,要打破思维定式,兼具这两种思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在人员配备上,团队中70%以上是工科背景。全球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是1946年由MIT校长康普顿推动发起的ARD,当时是希望通过风险资本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总体来说 ,科学家真正转型成功去创业或者做投资的还是少数 。现在团队规模是10人左右,已经在接触一些潜在投资标的。此前,也有前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金山软件CEO张宏江加盟源码资本,任投资合伙人。6月21日,阿里云首席科学家闵万里通过内部信宣布离职 ,并透露创办了一只风险投资基金。
但现在硬科技越来越受到重视,核心是需要对前瞻性 、成长性技术有判断力的人 。他继续对记者解释称,做科研相当于简单的复杂游戏,主要是寻找自然科学的底层规律,追求用简单的模型来解决复杂的问题,比拼的是耐力、智商、思考问题的深度。
但是想让金融博士理解激光雷达这种概念,估计没有三五年是教不会的。碰到具体的项目时,基金还会通过自身资源和付费咨询的方式,接触各行各业的专家。
不过特别热门的技术大牛、科学家,一般也很难招到基金里来。但现在相对来说,懂科学规律、有科技资源的人是稀缺的,有了他们能够给基金带来更高的配置 ,而懂金融规则、商业运作的人没有那么稀缺。
据介绍,张宏江是世界多媒体研究领域的科学家,是计算机视频检索研究领域的开山鼻祖。由于人口红利减少、模式创新式微,技术创新和硬科技投资在创投圈越来越受到重视。2013年,他回国加入阿里巴巴,任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转型重在思维方式转变另外一位长期关注TMT赛道的投资人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团队意识到技术背景人才越来越重要,现在招人时,差不多财务金融背景和技术背景的人员是五五开。
所以会出现技术大牛,甚至是科学家进入私募股权行业。科学有科学的规律,商业有商业的规律,技术大牛、科学家转型过程中,关键是这两者的结合。
中国的风险资本过去更多支持的是科技应用型公司和模式创新公司,现在随着硬科技时代的到来,需要真正懂科技的人去投硬科技。米磊认为,在其它的硬科技领域,科学家的转型就没那么容易了。
技术背景、产业背景的人才,逐渐成为行业新宠。技术人才成稀缺资源我没有像很多人猜测的那样加入另外一个公司或者融资去创业,闵万里在内部信中说,自己选择了创办一只风险投资基金,聚焦传统产业(制造业,农业,医疗)周边 ,用云智能技术注入和资本加持二位一体的组合型赋能,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
就拿中科创星来说,机构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联合社会资本发起创办 ,以硬科技投资为主。基金刚启动,会以中后期投资为主,注重技术与资本的双驱动 。据了解 ,闵万里曾是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生,后在美国学习和工作16年,先后在IBMSingapore及Google担任研究员,从事大数据理论研究与应用算法研发。比如原来由于一二级市场价差较大 ,出现了很多聚焦Pre-IPO阶段的基金,专注于投资Pre-IPO轮的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闵万里创立的新基金名为北高峰资本,一期基金规模为数亿美元。我们现在基本上不招学金融 、财务的人,主要是招有技术背景和产业背景的人,甚至是原来就是做研发的人,加入到投资团队里面 。
闵万里能够获得LP认可,从科学家转型成为投资人背后,是创投圈对技术背景人才的渴求。因为如果在比较成熟的机构里 ,他的特长也很难发挥,所以他更可能是自己去做一只基金。
肖冰说,这是必须要经历的团队调整和变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投到那些真正前沿的技术。做企业相当于复杂的简单游戏,产品的技术难度可能没科研追求的那么高,但外部环境的复杂程度是超乎想象的,有全球经济环境、竞争对手、团队内部、客户需求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