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聪少自媒体网 > 副业赚钱 > 正文

正职和副业如何权衡 如何处理正职与副职之间的关系

2021-07-06 副业赚钱 聪少自媒体

一把手的职责是谋划和协调指挥全局。 一把手要多为副职担责。 取得成就要想到与人共享。

各位副职之间是平行关系,各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工作范围。这里,既要分清又不能井水不犯河水分得太清,在班子内部和全公司形成团结合作的风气十分重要。

在落实决策、推行工作上,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讲协调,讲调整,围绕原则不松动,让副职在贯彻上,在抓具体工作上,心里有底,不偏离正确方向,不失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把决策落实好,把工作推到位。

作风上讲民主、讲实际,用“磁力”产生向心力。“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把手”在作风上必须讲民主,善于集民智、察民心、顺民意,畅通言路。遇事或需要做出重大决策,必须充分酝酿,征求副职的意见,广泛地吸纳群众的观点和智慧,让人敢说话、说实话,披露实情。同时,在决策中要特别注意讲实际。出题目、定调子、掌方向,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既重视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也要切合实际地宣传好自己的观点,从而取得理解,达成一致。

在决策的形成和贯彻落实中,给副职参与和主张的空间,营造和谐氛围,让副职觉得有可为、有所为、有价值、有作用,在“一把手”的核心向心力下,更好地实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

“一把手”要有奉献精神,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务实干劲,在遵守纪律、执行制度上一丝不苟,率先垂范;其二,要讲廉洁,守身如玉,让大家信服佩服;其三,要加强修养,襟怀坦荡,在对待荣誉、利益和功过上,决不能争功诿过;在队伍和班子思想出现混乱时,敢于扶正祛邪,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利于团结和事业的思想、言论和其他现象,用人格魅力和个人风范,使副职看重、拥护,从而生发出较强的配合意识,产生积极向上的合力和动力。

放手放权,充分调动副职积极性。要明确副职的权力和责任,让副职在分管工作上唱“主角”,增强其责任意识,使其找准位置,发挥其才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协调好副职之间的关系,注意统筹安排,减少擎肘,让副职得到更多支持,体现班子集体的联动。部署每一项工作,“一把手”都要有个整体思路,明确牵头副职,向其他副职乃至有关部门提出协作配合的要求,支持主管副职把集体的决策和上级部署的工作落实好,使其在工作中感受集体的力量。

班子成员之间,尤其是正副职之间,相互关系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默契,而达到这一境界的基础就是团结。在班子的团结、和谐、默契上,沟通起着重要作用。

把沟通建立在工作的基础上。班子成员是因为工作走到一起,正副职之间首先是工作关系,然后才是个人关系。正职和副职都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缘分,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产生怎样的分歧和误会,都要以工作为重,“一把手”要主动交流沟通,化解误会,消除分歧,以共同的责任感,互相感动,求同存异,顾全大局。

多沟通、勤沟通是保持正常的正副职关系的重要途径。多沟通是事事都要尽力做好沟通,勤沟通是指就一项决策和工作,事前、事中、事后都最好有沟通。决策无小事,领导工作无小事,正职和副职都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做好沟通工作对于正职更为要紧。要多沟通,就要在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情上,注意副职的意见和反应,不管什么事,有机会、有时间就要把思想、思路、形势和实际情况讲明白,讲透彻,以及时地、多方面地达成一致看法,防止隔阂出现。勤沟通就应有很强的沟通意识,班子成员在一起机会还是相对多的,都要交朋友,不能有亲有疏。要把沟通作为相互之间经常性的生活内容,把听汇报、提前酝酿问题、平时聊天、谈古论今等都作为沟通的机会,有分歧和误解就会随时发现随时消除。

民主集中制是统领班子建设,处理好正副职关系的根本性制度。在民主集中决策中,要充公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做到“一把手”敢负责、敢拍板,副职充分参与,不作附庸,体现组织意志,个人心情舒畅,这是正确处理正副职关系的重要基础。

特别是在平时,“一把手”与副职就一些普遍问题和小事,不宜私下交流沟通,通过民主生活的形式,可以多作自我批评,开诚布公地点现象,分析原因和性质,把问题摆上桌面,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通过民主生活会,引导成员之间互相批评和帮助,启发副职作好自我批评,使班子成员间、正职与副职间,以平等的同志关系、珍重的友情关系,畅所欲言,互谅互爱,互学互帮,达到思想上的深层次沟通,密切相互的工作关系和友情。

在落实分工负责制上,“一把手”要经常召集碰头会、总结会,要制定对每个成员包括自己落实责任制度的考核评价制度和机制,凡事用制度说话、用制度的标尺来衡量,在制度的框架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成员的工作绩效,分析工作中缺位和不到位的过失原因和危害,通过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也使正副职都自觉地履行职责,互相协调、支持而不越权越位,使班子集体的功能运转有序而高效,从而也使正职与副职、副职与副职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砸金碗。

如何处理好副职与正职之间的关系

“副”在字典上的解释就是指居第二位的,辅助的(也就是说,是区别于正或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副职就是协助正职工作的,是正职的参谋和助手。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副职这个岗位?如何当好配角处理好与正职的关系呢?

从目前的现象看,有的人一走上副职管理岗位,就不如过去当班长那样肯干、吃苦、服从安排了,而是自以为是、互不买账,致使班子不团结、闹情绪,相互勾心斗角、工作置若罔闻等状况。其根本原因就是思想意识作怪,进而引申为管理知识欠缺、管理方法欠妥、管理水平无力,不知道正、副职工作的差异性在哪里?主、辅之间履行的职责有哪些不同?因此,当好副职,首先要明白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才能谈得上方法、艺术,才能当好配角、协助正职做好工作。

一、强化三个意识,摆正自身位置。

1. 强化配角意识,工作互相尊重。作为一名副职只有树立当好配角的思维意识,甘当绿叶扶红花,才能增加班子的和谐与团结、理解与支持,才能有效发挥自己的作用。首先是摆正位置,认真履职。在同一目标下,正职与副职是扮演的两种不同角色,履行的不同职责,承担的不同责任。副职是正职的参谋和助手,是协助正职工作的。因此,副职领导就应树立起配合为先、执行为先、团结为先、大局为先的工作意识,确保工作做到位。其次是管好自身,维护核心。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副职都要尊重正职、理解正职工作的艰辛,深刻领会正

1 职工作的意图,认真执行班子决议,全力维护班子团结。正职是本单位班子的领导核心,而作为副职就必须全力维护这个核心,这是做好工作的根本。坚决摒弃那种只比资历、不重能力的攀比心理,以“增强好胜”为优势、以“踩着他人而上”的错误想法和做法。其三,相互尊重,提升认同感。副职之间是同级关系,有着共同的使命和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相互之间的认同感,因而相互支持和帮助是建设和谐班子、完成任务的基础。只有团结才能出成绩、出经验、出人才。

2. 强化履职意识,做好三项工作。要当好副职,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这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和核心。但副职在履行职责中,一是当好参谋。副职领导要协助正职干好工作,就要善于学习思考,善于与职工交心谈心,善于做好调查研究,结合完成任务的工作特点,提出有见地、有份量、有针对性的建议,确保全面工作的顺利推进,真正成为正职的“高参”。二是守位履职。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高标准地做好分管范围内的工作是副职领导的主要职责,也是对正职管好全面工作的最大支持。作为副职,就是要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基础业务等方面严管细抓,坚持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出成果、取得实效,并针对管理中职工的思想实际,努力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得到加强和改进,做好内外的后勤保障与工作协调,为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软件”。三是到位不越位。副职领导除完成正职交给的具体工作任务外,还应该积极配合正职抓好全面工作,围绕安全生产抓好落实,围绕难点抓重点,做到常请示、多协调,确保协助工作到位不越位、谋事不谋人、争事不争权。

2 3. 强化补台意识,顾全工作大局。作为副职要胸怀大局,一如既往地发扬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传统工作本色,不要有“时位之移人”的特殊心态,这是当好副职的前提。副职领导要毫无选择地服从正职的分工和安排,对于关系到全局性的一些突击性和临时性任务要敢于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为正职排忧解难。同时,还要树立及时补台的大局意识,当正职在工作中出现纰漏时,不能有“幸灾乐祸 的怪想,作为副职要从全局利益出发,及时拾遗补缺,自觉补台,以防止问题的蔓延和再度发生。实际上,为正职补台既是为全局补台,也是为自己补台。

二、把握尺度,正确处理好正职与副职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部门负责人之间都是由正职与副职来比配组成的。他们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工作上是同事关系,在职务上是从属关系,在党内是同志关系,在生活上是朋友关系。那么,如何才能处理好正职与副职之间的关系呢?

1. 统揽适度而不包揽一切,发挥班子集体的力量。正职要有“谋势”智略,除事关政策性、全局性、倾向性的工作和问题外,正职必须在统揽全局中不“谋子”、不抓“卒”,做到统而不包、揽而不过,以适度的揽与放,驾驭全局。在工作中,要按照层级管理要求,把日常事务性、个别性的工作和问题,撒手放权让副职来“搭档一面”,使他们在其位、适其政、展其能、竭其力,共同抓好全面工作。这样,正职既能树立权威,又能在放权中发挥副职的作用,在副职中增强被依重、被信任的心理,才能形成协同一致工作、令行禁止的良好氛围,

3 才能千方百计调动积极性,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2. 果敢决断而不独断,防止“家长”作风。在工作中,正职主持决策,要当好“班长”,防止个人独断,做到既言之、则听之、再思之,择其优者而从,统一思想而决,以保证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要广开言路,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保证副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讨论问题,克服主观主义思想;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敢于果敢拍板,避免强行决策;要通过对多方信息的分析,利弊得失的论证,现实情况的观测,达到统一思想、提升高度的认识,才有利于发挥班子同担风险、齐心协力提高决策成功率的作用。

3. 升华感情而不循私情,增强工作聚合力。正职对副职要在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帮助、工作上关照、生活上关心、进步上关爱,在班子搭配上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在看问题上要利弊有加、重在能力,不能老是用电筒去找别人的“缺点”,即使工作偏向,也要及时拨正;哪怕工作碰壁 ,也要主动协调;即使工作失误,也要风雨同舟;遇到感情纠葛,也要主动关心。这样才能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班子之间的团结力与工作聚合力。

副职与正职

一要摆正关系,做到配合而不旁观

副职与正职的关系好比舞台上的配角与主角,都是戏中不可缺少的角色。配角的作用在于配合和衬托主角,恰似绿叶扶红花。副职只有和正职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完成领导班子应承担的使命,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成熟起来。 二要坚持原则,做到服从而不盲从

正职作出的决定,一般来说都是从大局出发,周密权衡了各方面的情况后,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决定的,反映了全局要求和多数人意志,并非完全是正职个人的意见。因此,正职决定了的事,副职一般都应当服从,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副职服从正职,不意味着对正职的盲从。正职所处的特殊地位,使其容易重整体谋划,轻具体操作,加之经验、能力、知识等方面有局限性,即使是正职也不可能做到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判断都准确无误,在工作中难免有考虑不周、安排不当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副职就不能像薛宝钗那样“老太太喜欢的我都喜欢”,一味附和。

三要大胆负责,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任何领导包括副职,一旦其上级或正职授予其相应的权力,就应该大胆行使职权。一些副职出于对正职的尊重、维护班子的团结和个人发展的考虑瞻前顾后。一怕工作中有些问题拿不准,一旦出错承担不起责任,因而过于小心谨慎;二怕出力不讨好,担心别人说自己“越位”,因而工作缺乏主动性。结果导致助手作用发挥不到位,不能独挡一面,不能履行好副职职责,也不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

四要事业为重,做到补台而不拆台

一般情况下,组织部门在配班子时,都是把能力相对强的同志安排在正职岗位上,能力相对弱的同志安排在副职岗位上。但有时也会出现副职能力强,而正职能力比较弱一些的情况。这时,对于年轻有为、踌躇满志的副职来说,容易瞧不起正职,稍不如意就在心理上排斥、反感,埋怨指责。有的甚至利欲熏心,个人野心膨胀,时刻想着篡权夺位,结果把班子搞得一盘散沙。

五要顾全大局,做到守责而不排他

副职虽然分管一摊或几摊工作,但离不开领导班子集体的作用和力量。因此,副职固然要守土有责,但也不可因此而不顾全局利益,给正职造成难处,也绝不可过分强调自己分管的工作而贬低其他方面工作。但副职的地位容易导致观察问题的局限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六要气量宽宏,做到从容而不急躁

副职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与正职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分歧是难免的。副职遇到最多的问题是得不到正职的理解,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的工作方案,结果被正职给否决了。这时,急躁和不冷静是大敌。这就要求副职具有坦荡的胸怀,宽宏的气量,从容应对,反躬自问,回头检验一下自己的设计是否合乎实际,如切合实际,应说服正职;一时说不通,就暂缓一下,在适当时候再提出来。

如何处理正副职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其实正副职也是上下级,但有时副职不是正职提名任命,所以领导起来有差异。正职与副职、上级与下级的矛盾不管是在商界还是政界都非常普遍。虽然政界、商界不可同日而语,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即如何妥善处理好正副职和上下级关系,都是高层领导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一般是一只手拍不响,两只手都有过。

从正职、上级角度分析原因

多数情况下,副手和下级并不想和上级把关系弄僵。如果正职和上级能尊重副职和下级,肯听取副职和下级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真正行使职权,许多矛盾就不会发生。正职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独裁,什么都自以为是,什么都自己决定,根本不把副职和下级放在眼里,不能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利用众人的智慧,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副职成摆设,下级成了出气筒,这让人们心里难以平衡,就容易生出事端来。这也是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文化的反映。南怀瑾在《老子他说》里讲了“四不领导学”,就是老子讲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意思是不固执己见才能明白事理,不自以为是才能业绩彰著,不自我夸耀(自我表扬)才算真正的有功,不矜持傲慢才能不断成长。他认为这四句话应该是我们每个正职的座右铭。因为大多数的正职,特别是干得年长一点,而且工作有一定成就,在真个单位有一定的权威之后,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

所以说,做正职做上级的既要有气量,又要有修养,才能胜任。如果正职常常对副职心怀猜忌,副职工作出色一些,认为有压过自己的可能,便处处提防;副职工作平常,又疑心副职在泡自己;副职周围有几个得力的人,就怀疑副职在拉山头;副职事事请示,以为副职没水平;副职如果不事事请示,又以为副职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弄的副职们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天长日久,难免不产生矛盾。其实上级需要做的事把握好授权的“度”,不要轻易给下属提供犯错误的机会。如果正职想让自己轻松一点,或抓一些大事,或想将来有大的发展,那就要向做一个导师型领导的方向努力,就要甘于做一个低调的幕后英雄,就必须事先多花点心思,设计管理制度,与副职和下级先小人后君子,约法三章;另外,既然是放权,就要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胸怀。现实中能做到如此境界的正职还是为数不少。

从副职的角度分析

副职是替正职分管工作的,必须站在正职的角度上,站在全局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副职不是分管部门系统或专业的代言人。副职往往容易出现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自行其是,大小事都自己做主,正职什么也不知道,只有出了问题才知道;二是事无巨细,都问正职,活像一个办事员,既无办法又不敢承担责任,这种副职有和无没什么区别;三是有权有利通人情的事自己做主,没有利惹人麻烦的事推给正职,这是最坏的下级表现。这种人正职专权时有意见,心怀不满,正职开明了又不听指挥,什么时候都有借口,工作不操心,热衷于吃请、打牌、说情、通人情,这是领导最不喜欢的副职和下级。

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自反,需要换位思考。“所恶于上,勿以使下;所恶于下,勿以使上。”就是我憎恶上级以无礼待我,我就不能以无礼对待我的下级;我憎恶下级以不忠诚待我,我就不能以不忠诚对待我的上级。“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做上级不会去欺凌下级,做下级也不会巴结上级,重点是端正自己的品行,这样就能达到“不怨天,不尤人”。然而,善于做下级的人,也常常善于做上级,不尊重上级的人,也常常不体谅、甚至暴虐其下级。这没有别的原因,主要还是个人修养问题,是个人胸怀问题。所以上下级都能做好,都能处好;修养差胸怀窄的人,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做下级则经常抱怨上级,做上级则经常暴虐下级,所以上下级都有意见。

与上级不争权,与下级不争利,跟上级交谈不露谄媚之颜,与下级交谈不变谦恭之态,这就是个性成熟和修养到家的表现。

上级对待下级应该是:尊重(对的就尊重其意见)、督促(工作步骤慢的就督促)、提醒(错的就及时提醒),而不是批评和责备地去对待。下级对待上级应该是:感恩(表扬的要感恩)、建议(不理解的提善意的建议)、执行(一旦决定了不理解也要坚决执行),不能抵制和抱怨地去对待。

个性是每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特点,是个中性词。“个性强”则是一个人不容于他人的缺点,是个贬义词。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要拿“个性强”来炫耀和显示自己。我们赏识个性,尊重个性,但不提倡“个性强”,“个性强”的人往往是既不尊重上级,也不宽容下级的人。

以上就是正副职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处理讲了一点我的理解,我们不一定马上全部做到,但起码得有个遵循的标准,有个努力的目标。《庄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大盗柳下拓的随从问柳下拓:“做强盗也有学问吗?”柳下拓回答:“怎么能够没有学问呢?能够准确判断出人家藏的东西多少,是圣;知道该不该去盗,是智;入室抢劫时冲在前面,是勇;撤退时断后,是义;能够分赃均衡没意见,是仁。”他把做强盗的学问归结为“圣、智、勇、义、仁”,不然只能做一个小偷,成不了大盗。这个故事对我们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有些借鉴。我们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必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尚且不能保证不犯错误,如果每一个标准和目标,那正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是很危险吗?

希望我们每个领导都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做一个合格的有发展潜力的领导。

如何处理正副职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录入时间:12-04-19 10:20:46 作者:◆白英

来源:阳泉日报

其实正副职也是上下级,但有时副职不是正职提名任命,所以领导起来有差异。正职与副职、上级与下级的矛盾不管是在商界还是政界都非常普遍。虽然政界、商界不可同日而语,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即如何妥善处理好正副职和上下级关系,都是高层领导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一般是一只手拍不响,两只手都有过。

从正职、上级角度分析原因

多数情况下,副手和下级并不想和上级把关系弄僵。如果正职和上级能尊重副职和下级,肯听取副职和下级的意见与建议,让他们真正行使职权,许多矛盾就不会发生。正职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独裁,什么都自以为是,什么都自己决定,根本不把副职和下级放在眼里,不能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利用众人的智慧,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副职成了摆设,下级成了出气筒,这让人们心里难以平衡,就容易生出事端来。这也是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文化的反映。南怀瑾在《老子他说》里讲了“四不领导学”,就是老子讲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意思是不固执己见才能明白事理,不自以为是才能业绩彰著,不自我夸耀(自我表扬)才算真正的有功,不矜持傲慢才能不断成长。他认为这四句话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立身处事的座右铭,我看特别应该是我们每个正职的座右铭。因为大多数的正职,特别是干得年长一点,而且工作有一定成就,在这个单位有一定权威之后,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

所以说,做正职做上级的既要有气量,又要有修养,才能胜任。如果正职常常对副职心怀猜忌,副职工作出色一些,认为有压过自己的可能,便处处提防;副职工作平常,又疑心副职在泡自己;副职周围有几个得力的人,就怀疑副职在拉山头;副职事事请示,以为副职没水平;副职如果不事事请示,又以为副职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弄得副职们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天长日久,难免不产生矛盾。其实上级需要做的是把握好授权的“度”,不要轻易给下属提供犯错误的机会。如果正职想让自己轻松一点,或抓一些大事,或想将来有大的发展,那就要向做一个导师型领导的方向努力,就要甘于做一个低调的幕后英雄,就必须事先多花点心思,设计管理制度,与副职和下级先小人后君子,约法三章;另外,既然是放权,就要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胸怀。现实中能做到如此境界的正职还是为数不少。 从副职的角度分析原因

副职是替正职分管工作的,必须站在正职的角度上,站在全局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副职不是分管部门系统或专业的代言人。副职往往容易出现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自行其是,大小事都自己做主,正职什么也不知道,只有出了问题才知道;二是事无巨细,都问正职,活像一个办事员,既无办法又不敢承担责任,这种副职有和无没什么区别;三是有权有利通人情的事自己做主,没有利惹人麻烦的事推给正职,这是最坏的下级表现。这种人正职专权时有意见,心怀不满,正职开明了又不听指挥,什么时候都有借口,工作不操心,热衷于吃请、打牌、说情、通人情,这是领导最不喜欢的副职和下级。

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自反,需要换位思考。“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使上。”就是我憎恶上级以无礼待我,我就不能以无礼对待我的下级;我憎恶下级以不忠诚待我,我就不能以不忠诚对待我的上级。“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做上级不会去欺凌下级,做下级也不会巴结上级,重点是端正自己的品行,这样就能达到“不怨天,不尤人”。然而,善于做下级的人,也常常善于做上级,不尊重上级的人,也常常不体谅、甚至暴虐其下级。这没有别的原因,主要还是个修养问题,是个胸怀问题。修养高胸怀宽的人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上下级都能做好,都能处好;修养差胸怀窄的人,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做下级则经常抱怨上级,做上级则经常暴虐下级,所以上下级都有意见。

与上级不争权,与下级不争利,跟上级交谈不露谄媚之颜,与下级交谈不变谦恭之态,这就是个性成熟和修养到家的表现。

上级对待下级应该是:尊重(对的就尊重其意见)、督促(工作步骤慢的就督促)、提醒(错的就及时提醒),而不是批评和责备地去对待。下级对待上级应该是:感恩(表扬的要感恩)、建议(不理解的提善意的建议)、执行(一旦决定了不理解也要坚决执行),不能抵制和抱怨地去对待。

个性是每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特点,是个中性词。“个性强”则是一个人不容于他人的缺点,是个贬义词。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要拿“个性强”来炫耀和显示自己。我们赏识个性,尊重个性,但不提倡“个性强”,“个性强”的人往往是既不尊重上级,也不宽容下级的人。

以上就正副职和上级下级之间的关系处理讲了一点我的理解,我们不一定马上全部做到,但起码得有个遵循的标准,有个努力的目标。《庄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大盗柳下跖的随从问柳下跖:“做强盗也有学问吗?”柳下跖回答:“怎么能够没有学问呢?能够准确判断出人家藏的东西多少,是圣;知道该不该去盗,是智;入室抢劫时冲在前面,是勇;撤退时断后,是义;能够分赃均衡没意见,是仁。”他把做强盗的学问归结为“圣、智、勇、义、仁”,不然只能做一个小偷,成不了大盗。这个故事对我们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有些借鉴。我们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必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尚且不能保证不犯错误,如果没有个标准和目标,那正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是很危险吗?

希望我们每个领导都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做一个合格的有发展潜力的领导干部。

相关文章:
聪少爱学堂聪少
聪少爱学堂创始人,梅州市鹏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09年开始踏入互联网,10年互联网行业经验,资深自媒体人,自媒体优秀导师,咪挺微商团对营销引流顾问,业务包含:精准引流技术/代引流精准粉,专业小红书,知乎,微博代运营。
  • 38988文章总数
  • 1491135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