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宋戈创业笔记:副业和兼职有声明区别?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兼职这个内容。
兼职这东西,是网络上最容易忽悠人的,一般最多的类型是薅羊毛、干苦力、出卖自己的人脉等,大妈们和学生党是受骗重灾区。
这是互联网的底层。
关键是若真能挣到钱也罢了,事实是基本上挣不到,都被交学费割韭菜了。
即便是挣到钱,那也肯定:产出极低,低到发指,连业余去餐馆刷盘子十分之一都不到,不要指望这个增收,你说你要求不高也别干,这么说吧,干这个用挣到的钱买到的水,都没流的汗多。
其次我们来聊一聊副业。
副业这回事很宽泛,只要是能利用业余时间来赚钱的都叫副业。
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想要一上手就看到收益的话,需要一定手头上的“硬货”来支撑,比如资源、知识、技术、工具、人脉等,没这些的话,基本行不通。别说时间也是资源,这不是时间的问题,何况是业余时间。
除非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转型到“轻创业”类型。
然后我们再来聊一聊自由职业
自由职业没那么神秘,也没那么美好,它也是一种“职业”而非“事业”。
这类人群比较难受,一般是打工族中的佼佼者,却又突破不了“靠劳力输出换取价值”的桎梏。
可以理解为,只是工作场所从办公室搬到了家里而已,不按时间计费,而是按成果计费。
.自由职业的要求也不低,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从业者专业水准的要求势必要远高于上班族水平,一般人玩不转。除非你在某行业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口碑知名度、客户资源等,比如写作、做图、视频制作...一句话:是和尚你得念得一口好经。
干得好的话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也算潇洒惬意,干的不好的也是发愁于竞争激烈找不到客户。对普通人来讲,自由职业并不美好,打工还能偷懒磨洋工混日子,自由职业不可能。
在这里排除两类看似“自由职业”的模式
某些美女网红、女主播之类不在此列,她们只是傀儡或者工具而已,背后都是有团队和资本支撑的,当然赚的钱也只有一部分到她们手里。
当你干的不错,想扩大规模时,雇了人手,就已经不算自由职业者了,因为你已经不是一线劳动输出者,转而成为一名“老板”,转而成为一名“老板”,这已经算作是下面提到的“轻创业”了。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轻创业。
轻创业范畴也很大很大,并不比传统创业的话题小,也是我最为推崇的一种创收模式。
同样是创业,但它很“轻”,筹备时间短、资金投入低、精力/体力付出少、可进可退、出入方便等,是之为“轻”。虽然“轻”,但却不可小瞧它,做的趁手了,其营收能力丝毫不比那些看似人多势众的传统行业差,特别是互联网行业的轻创业。
这类似于“皮包公司”的概念,“皮包公司”并非是诈骗,只是一个没有固定资产和正式员工,老板提着一个皮包出去赚钱的公司,是一种较为聪明的创业模式,俗话讲“空手套白狼”。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很多几个人甚至只有一个人的工作室,或者压根没有工作室直接就是在家里,闷声发大财的能力,堪比那些写字楼里大公司,只是外人不知道而已,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山头,更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轻创业有一个硬性要求,那就是作为主人,你可以亲力亲为去操作,但产能的来源绝不是你自身的劳动力,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反例
一个律师在家接受网上法律咨询,算不算轻创业?
当然不算。
因为法律咨询服务也是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产出,除非你雇了其他律师替你干活。
那么,不靠自身劳动产出,那要靠什么?靠价值,但价值的体现不能是你本人劳动力的价值,而是体现在“系统”的价值,要知道:真正能赚钱的事情,都不辛苦,或者说,不是一直辛苦,你学历再高能力再强,只要是“人力”就不值钱。
举例:
可以是套路的运作,比如你是某种套路的拥有者,是背后的方法论在发挥价值,而你只起到设计布局的作用。
可以是资源的变现,比如你是某种业务的中间人,因为重要的不是你这个人,重要的是你背后的资源。
可以是产品的溢价,比如你从事某种产品的交易等,是货品的流通带来了收益,而非你的劳动等等等等...
虽然有的人觉得上述都差不多,但有本质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靠劳动力赚钱,劳动力在收益就在,劳动力不在收益就没了,而且人不能分身,永远无法扩大。
而轻创业模式,并非是靠“人”,而是靠“系统”带来收益,人不是系统,而是操作这个系统的幕后操盘手。
一句话:你是车手,不是发动机;你劳动的目的是驾驶,而非提供运行的动力。
回到本篇主题。
所谓“兼职”和“副业”,到底有什么区别?
兼职再大也是“职”,副业再小也是“业”。
这类似于打工和创业的区别
打工是“狩猎模式”,行动就会有收获,不行动就没收获。另有比喻:挑水
创业是“农耕模式”,需要前期积累劳作,后期旱涝保收。另有比喻:挖井。
但同样的付出,却像是驴和马的区别
打工就像拉磨的驴,跑的再快,终究只能围着磨盘原地打转
创业就像行路的马,走的再慢,终有一天能抵达向往的远方。
最作为新人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个完整而自主的项目,花些时间精力去钻研去操作,用点心其实并没那么难,等你找到方法和窍门,可能一天的收入,比别人一个月的都要多,这也正是互联网项目的魅力所在。
作为一个已经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的成年人,千万要明白一件事:你的价值,并非取决于你的努力、你的能力,而是你的“不可替代性”。
这种“不可替代性”可以表现为
人身的价值:如技能、知识、能力等
资源的价值:如资产、人脉、信息等
系统的价值:可理解为不依附于“肉身"而独立存在的“机器”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老王,老张,老李是大学同学,都很优秀,能力一致,起点一致。
老王当了大学教授:即是靠“技能”去工作,出卖“劳动力”,体现了人身的价值
老张做了名咨询师:靠业内各种“资源”,出卖“信息”赚钱,体现了资源的价值
老李自己做了生意:通过构建“商业系统”,通过“运作”盈利,体现了系统的价值。
别把”系统“这东西想的那么高端,不光马云的集团公司是系统
一个公众号也是一套系统
一个知乎账号也是一套系统
一个靠信息差的小生意也是一套系统。
这样说可能大家还不能理解,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
小A,小B,小C三个人是同事
他们都很上进,不满足于现状,他们都坚信:8小时内求生存,8小时外求发展
于是小A找到了一份“兼职”。如刷D,下班继续劳动赚钱,虽然不多,但也够一杯奶茶钱,还工资日结。
小B决定学习一种“技能”。如英语,业余时间充实自己,虽然无法涨工资,但未来一定会用得上。
小C选择经营一个“副业”。如自媒体,慢慢积累读者,构建一个小小的“商业系统”,但没那么容易。
那一个月过去了
小A很快乐,因为提升了生活品质
小B很充实,因为学到了新的知识
小C很苦恼,因为万事开头难。
那么半年过去了
小A开始反思了,因为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且影响了日常生活
小B升职加薪了,因为技能提高了,能创造更多价值
小C小有突破了,因为各种资源,都是可以慢慢“累积”的。
那么一年以后。
小A还是小A,不同的是,他每天牺牲业余时间,而能免费喝到一杯奶茶
小B比较厉害,提升了自己,工资很高,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每天焦头烂额
小C已经是生意人了,因为有“系统”在运转,不但逆袭人生,而且几乎是躺赚。
问题是:他们的选择,到底有什么不同?
小A的做法,是出卖“重复性的廉价劳动力”,再努力也是杯水车薪,因为没有丝毫“不可替代性”,根本不值钱。
小B的做法,是提高“自身劳动力的不可替代性”,但这种不可替代性依然体现在“劳动力”层面,人的体力精力是有限的。
小C的做法,是构建属于自己的“系统”,它是种“身外之物”,可以累积、复制、放大,具备一定“自动性”,而且已经建立了“壁垒”即“不可替代性”,别人抢不走。
其实人们又何尝不知
想不想做小C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小C是另一回事。
即: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事?
所以这里有两点想说的
“系统”这个东西,完全是可以累积的,选择具有“积累性”和“增长性”的事物,虽然初期起步缓慢,但就像蜗牛爬一口井,迟早能达成,否则只能做青蛙,跳的再高,却每次都得落下来,一辈子也无望。
另外,其实不管创业也好副业也好,并没有大众想象中的那么难,大众联想到创业时,往往和巨大的投入、超凡的能力、优质的人脉、足够的运气联系在一起,这是错误的。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视野和思维。别把这事想得太大。
总之,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突破“靠劳力输出换取价值”的桎梏?
不靠自身劳动产出,靠什么?靠“系统”的价值。真正能赚钱的事情,都不辛苦,或者说,不是一直辛苦,你学历再高能力再强,只要是“人力”就不值钱。
其本质区别最重要的是:你的时间/劳动力只有一份,只能卖一次。
而系统/信息是可以复制的,可以卖千千万万份。
靠劳动力赚钱,只能赚一份钱。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